查看原文
其他

居家学习月余,你家孩子学会与手机“亲密有间”了吗?


最近

很多家长特别是已经复工的家长

可能都面临着一个头疼的问题

孩子在家上网课

他们拿到手机后

不是学习而是在玩游戏、刷视频



孩子借着上网课,沉迷游戏无法自拔,并给家长造成财产损失


除了财产损失,甚至出现

孩子打游戏太多

导致视网膜脱落的新闻

孩子自制力差

但上网课需要用手机

父母又不能全程监督孩子

这是摆在家长和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自制力差的孩子更需要注重手机监管

在这个特殊的寒假里,由于上网课的需要,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为每个学生的必需品。
原来,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或许还有所顾虑,会受到家长及老师的限制;当下,学生可以“名正言顺”地整天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


有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家庭监管乏力的孩子,上网课时仅仅止步于打卡签到,他们玩游戏的时间远远多于学习。
超长假期里,老师上网课大多使用两种方式,视频直播和钉钉课堂。视频直播时,老师可以与学生互动,能看到学生是否在听课,但这种方式因无法重复播放,不太适合学生居家学习,大多数老师使用钉钉课堂。钉钉课堂可以重复播放,对那些自制力较强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但是,学生使用钉钉课堂,其一举一动也不一定在老师管理范围之内,部分基础薄弱、自制力较差、父母监管缺失的孩子,却借上网课之名过足了网瘾。部分还处在网瘾“初级阶段”的孩子,在这个方便使用手机且时间超长的寒假里,进一步尝到了网络游戏的乐趣,进一步沉迷。对于留守儿童及家庭监管乏力的乡村儿童,沉迷网络的问题相当突出。

自制力强的儿童能够合理使用手机,手机方便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自制力弱的儿童,离开老师及家长的监管后,沉迷网络、不愿意与人交往、不喜欢学习、不喜欢运动,除了上网再无其他兴趣。长期迷恋网络,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还存在一些人格缺陷。

对于孩子使用手机
家长们也不必谈手机色变
要找准方法科学引导——

孩子玩手机过多?试试这些活动,转移注意力

对轻度的依赖手机孩子的引导:


在平等的情况下跟孩子来交流,记住不是开会、不是训斥、也不是指责。


“孩子,妈妈发现最近你玩手机的时间好像有点长,偶尔还发现有点失控的状态,妈妈担心如果这样下去,你的学习会不会受到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不知道你是否有什么想法?是否需要爸爸妈妈帮你做点什么呢?”



无论是谁,只要是听到这种商量的口吻,拒绝沟通的概率极小,在接下来与孩子的互动沟通中,尽量多提问,这样就能得到孩子的真实想法。当得知孩子清晰地认识到问题后,建议孩子做一个纸质的计划表,如果他们担心自己做不到,那么爸爸妈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帮助推动一下。


没有孩子不愿意学习的,只是很多时候孩子觉得他得不到认同、理解和信任,有时又不能很好地自律,有时听到家长言辞激烈就故意作对。只要是正常的孩子,这种的方式是能够解决轻度“依赖”手机的问题的。


对中度依赖手机的孩子的引导:


通常情况下,这种孩子自制力比较差,面对这样的孩子,不宜过多的感化和疏导,讲大道理,可以用“放手”加“约束”的方式进行。可以跟他约定一下几点:



第一,必须尊重父母。(这是底线)


第二,作息时间不能出任何问题。(给孩子规定好详细的时间计划和学习计划,然后严格实施,作息时间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情绪和学习状态)


第三,吃饭、上洗手间、走路绝不许看手机。(吃饭、上洗手间玩手机影响健康、走路看手机影响视力和不安全)



第四,玩手机不允许影响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这也是彼此尊重)


以上四点就是家长划出的底线,底线必须死守,只要孩子违反了其中一条,就必须按照约定来执行。


对待重度依赖手机孩子的引导:


重度依赖手机的孩子自制力已经基本丧失,这时候孩子的情绪波动会很频繁和剧烈,容易出现极端行为,这种问题如果超越家长的能力范围,建议找专业人士的帮助解决问题。


在处理孩子的手机问题时,要特别注意一点,父母不能根据自己的心情来管理孩子手机。


父母如果凭自己的情绪好坏用来管教,就会导致孩子每时每刻去观察家长的情绪,最终会变得特别敏感和紧张,管理手机的政策和原则也往往会失效,因此,原则定好了,就不能朝令夕改,这样才能最终见到效果。


网络已经生活中必备的工具

家长不用完全禁止孩子上网

而是要避免孩子因为沉溺游戏

丧失最适合学习的时机

疫情期间,防止孩子过分沉迷网络

也可以从这些细节入手——



1.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家庭网络课堂应单独设置,尽量不要在孩子卧室。


2.家庭网络学习场所,上课期间避免摆放食品(包括水果),水杯提供适量饮用水即可。


3.如果是电视学习,上课时间不再提供手机或电脑等。有家长说老师在线布置作业,这个不难办,布置到家长微信或邮箱中,家长打印出来给孩子即可。


4.如果是电脑或手机学习,则应提前和孩子“约法三章”,确定上课时间不得玩游戏,并确定违约责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定期不定期检查。如果孩子不能遵守约定,则应按照约定要求孩子承担违约责任。



5.网络课堂结束后,如果有可能应安排孩子出门活动,或在家提供做一些让身体舒展的健体运动。


6.父母回家后应创造话题和孩子对话,或者共同做一些任务:家务事、读书、下棋(打牌),以减少孩子白天上课晚上还继续停留在电子屏幕前的时间。


7.尽量避免用电子设备做作业,减少孩子学习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8.在家上课期间,定期不定期关注孩子上网活动,如果发现游戏时间延长,要立马进行干预,避免成瘾。



上网课、玩手机时间太长,要注意保护视力


对于学生居家学习期间

有可能发生的手机依赖症

学校和老师也可以在开学前后进行引导——

弱化网课形式,多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停课不停学”,在线学习只是一种方式,而且,在线教育完全不必要求教师上直播课,而是可以由教育部门统一整合在线教育资源,通过有线电视等播出平台推动给学生,由学生(家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学校、老师可结合疫情防控给学生推荐一些在线学习资源,让学生多阅读图书,做读书笔记,或者跟踪疫情发展,做某一主题的探究活动,写日记,等等,这也是学习。利用延期开学这段时间,多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比进行在线学习更重要,这些能力是学生长远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开学前,加强对孩子作业完成情况的督促
化解部分网瘾加重问题,需要将端口前移。如果从开学后再着手解决,儿童由于缺乏“过渡期”,很难适应生活状态的快速切换,很难取得期望的效果。因而,需要将解决这一问题的端口前移到开学前。
各科教师在开学前应逐一与学生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网课学习存在的问题,了解寒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开学的准备工作,督促学生必须要在开学前完成各科作业并做好开学准备,以强制性要求倒逼学生减少上网时间。

同时,还要与家长联系,让家长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督促孩子调整作息时间。指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聊天、阅读、运动、做家务等,提高亲子陪伴质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开学初,对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统一管理,即将学生的手机静音或关机后,集中由专人保管。除必须使用外,每天只能在中午或晚上规定的时间段使用手机。统一管理的时间暂定2周,视学生“收心”情况灵活调整。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应长期实行统一管理手机;对于小学高年级儿童,应将统一管理与劝导相结合。


在对手机进行统一管理前,应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告知学生对手机进行统一管理的目的,让学生理解并服从这项管理规定;其次,在家长微信群里把这一规定告知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的管理规定,与老师一起共同为学生度过生活方式切换的过渡期做努力。


用多样的课程让学生尽快收心
沉迷网络的学生,大多将兴趣点都投放在网络游戏上,不爱学习。开学后,很多学校为了弥补延迟开学耽误的课程,势必加大教学的进度和强度,势必会让这部分学生更加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兴趣更低,更想通过网络游戏释放自己。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让大多数学生都回归正轨,加大教学进度和强度才有效。因而,要用多样的课程让学生尽快收心。


例如:通过对抗疫先进人物及先进事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通过进行疫情有关的科普宣传,让学生产生探索未知的愿望,以此加强对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教育;通过文体活动,让学生找到活动的乐趣;通过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用丰富的课程,丰富学生的心灵,转移学生对网络的注意力。
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疏导
对未成年的学生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用得不好,沉迷于游戏、暴力、色情等,对儿童成长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网络时代,禁止或限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并非上策,重要的是如何对学生开展使用网络的疏导工作。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做好儿童使用网络的疏导工作并非易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教师与家长要履行好学生上网的监护职责,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疫情期间
网络为“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支撑
孩子们的居家学习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但我们也要警惕其产生的副作用

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家长老师
让孩子趁早适应学校生活
以最好的姿态
开启新的学习旅程吧!




教育时报战疫特刊
↓↓↓↓

一版战疫特刊战疫新声

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习近平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近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34名“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抗疫一线抢救生命的情况,表达了继续发挥党员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决心。


标题新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方案》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部署安排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落实情况督导


 自3月19日0时起,我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Ⅰ级调整为Ⅱ级


教育部: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按需应用

□教育时报实习记者 苏刚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到2022年,全面实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的整体目标,明确了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9年12月25日,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和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李芳希望小学的学生,通过视频连线共上一节课 资料图片


《意见》指出,“三个课堂”有各自的应用模式。其中,“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疫情期间,河南省实验小学录制的近200节“名校同步课堂”经电视播出后,惠及千万学子 资料图片


《意见》提出了五项具体任务: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落地实施,推动应用普及。各省级教育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省级统筹规划、区域整体推进、学校按需使用的原则,制定分级分层、相互协调的“三个课堂”总体推进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三个课堂”实施。


各市县教育部门要根据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制订“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加强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并向全方位育人拓展,制订“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实施细则,使教学教研活动有章可循。


鼓励特色发展,不同区域和学校要因地制宜、创新路径、分类推进,形成区域内、区域间“三个课堂”应用的新形态。



二是健全运行机制和考核激励,激发应用活力。健全组织运行机制,把“三个课堂”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明确不同应用模式下输出端与接收端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程;科学确定输出端的辐射范围,合理控制接收端的数量;加强输出端和接收端的线下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


推广“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鼓励组建实体机构以“联校网教”的方式集中开展“三个课堂”应用实践。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统筹优化本地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备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把教师在“三个课堂”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积极引导行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公益机构、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三个课堂”应用生态。创新建设运维机制,鼓励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专业化的运维服务体系。



三是强化教师研训和教研支撑,增强应用能力。结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发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种子”教师和培训者开展“三个课堂”相关培训的能力,加强国培、省培、市县培训项目有效衔接,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能力。


采取整校推进方式,加强对校长、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领导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三个课堂”的应用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中小学校优秀教师、省市县教研团队、高校学科教学专家等多方联动的“三个课堂”应用能力研训队伍。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新兴技术为支撑,推进“三个课堂”应用校本研修。通过开展教学比赛、出版案例集、召开现场会、举办应用展示活动等方式,宣传推广“三个课堂”应用的先进经验。



四是优化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改善应用条件。统筹多方资源,全力补齐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在“三个课堂”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选用性能适切且成本优惠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和设施。鼓励充分利用现有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通教室,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


充分发挥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对“三个课堂”的基础支撑作用,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能力,广泛开展直播式、录播式、植入式、观摩式等多样化应用。


加强“三个课堂”与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融合,依托网络学习空间拓展资源共享、教学支持、学习交互、学情分析和决策评估等服务。综合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不断增强“三个课堂”的智能化、共享性、互动性。



五是开展质量监测和效果评估,提升应用效能。加强对“三个课堂”的统筹管理,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学安排、课堂教学、教学研究、质量监测、评价反馈的闭环系统,确保“三个课堂”教学质量。


依托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采用网络巡课、教学实录等方式,通过对“三个课堂”应用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实现对“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辅助科学决策、支撑精细管理、促进精准教学。


建立“三个课堂”应用进展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工作进展与应用成效。结合对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以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构建“三个课堂”应用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制定评估办法,定期开展测评并发布评估报告,促进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常态化、实时化、数据化,提升“三个课堂”应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意见》指出,要从组织、经费、安全三个方面切实保障“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目标的全面落地。


其中,组织保障方面明确:各市县和学校是应用主体,负责对“三个课堂”运行环境和应用服务等进行维护管理,保障“三个课堂”稳定运行、迭代升级和有效使用,同时还明确了教育部、各省级教育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的具体组织保障责任;


经费保障方面明确:在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基础上,统筹“三个课堂”建设、运维、应用和培训经费的合理比例,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做好经费保障;


安全保障方面明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文件要求,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制度和个人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探索建立应用软件安全评估机制、数据分级保障机制、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逐级落实“三个课堂”网络安全责任,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


2020年“国培计划”出炉

疫情期间不得组织线下集中培训

□教育时报实习记者 苏刚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两部门要求各地疫情防控期间不得组织教师线下集中面授培训。



《通知》明确“国培计划”示范项目、中西部项目、幼师国培项目实施方案。其中,示范项目中包含培训团队高级研修、骨干教师校长培训、骨干教研员新教材新课标培训、教师培训综合改革、名师名校长领航研修5大类项目,示范带动各地开展各类教师培训;


中西部项目包含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乡村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3大类项目,集中面向中西部教师开展培训;


幼师国培项目包含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培训、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补偿培训、乡村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提升培训、幼儿园园长法治与安全教育培训、乡村幼儿园园长办园能力提升培训、民办幼儿园园长规范办园培训8大类项目,重点提升幼儿园教师和园长专业能力。目前,项目实施指南已经研制完毕,即将公开发布。


为提升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素养,《通知》明确了三项具体措施:一是以“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精准实施乡村教师培训扶贫攻坚行动;二是实施“一对一”对口帮扶培训项目;三是探索集成建设教师智能研修平台。


《通知》要求:健全教师参训数据库和储备库,根据项目条件精准遴选参训学员,对不符合参训条件的学员进行劝退。严格过程管理,开展学员培训成果应用考核,及时向学员选派单位通报参训情况。将教师参培情况纳入培训诚信档案,无特殊情况未参训、被劝退、未结业的学员在三年内不得再参加“国培计划”。



二版战疫特刊战疫先锋

跨越重洋,助力中原战疫

—— 记心系家乡的河南大学美国校友会会长翟莹及其团队

□教育时报记者 张红梅 


美国纽约时间2月5日1:26,河南大学美国校友会会长翟莹在朋友圈发出一条信息:“河南急需医用物资,河南大学美国校友会正在积极筹款筹物,希望朋友们能力所能及地提供符合需求的协助,也请所有朋友关注并提供可以采购合规医用物资的信息和渠道,诚致谢意!”当天22:00,她在这条信息的下面留言公布了火速建好的筹款网站。


3月5日,纽约的午夜,翟莹在朋友圈又发了一条消息:“几经周折,历经磨难,历时两周,河南大学美国校友会的第二批援助物资抵达河南并陆续送往郑州岐伯山医院、河大母校,信阳、南阳、新乡等地的医院,物资将很快递交到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手中。感谢大家一路走来的陪伴和支持,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我们是行动者,不是旁观者!”


河南大学美国校友会会长翟莹(左三)及其团队


尽心尽力,只要是能为家乡同胞提供支持的事


教育时报记者在翟莹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一个月来,她带领美国校友会成员,为家乡组织接收捐款和第三方捐物总价值约合人民币348994.54元,组织了两批物资运送国内。第一批221357件,第二批224414件,受赠对象包括河南援鄂医疗队、河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新乡市红十字会,以及信阳、南阳、郑州、开封等地的16家医院。


“当凝聚所有人辛劳与祝福的医用手套、口罩、鞋套、额温枪、消毒用品等医疗用品,送到家乡一线医务人员的手中时,那些不眠不休的日子都显得那么值得。”翟莹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2005年从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毕业后,翟莹考取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联合国总部。她曾担任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办公室的秘书,现任职于联合国大会与会务管理部文件司,负责中文版联合国官方文件的编辑和出版。


一件两件,逐渐积少成多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翟莹的生活节奏。她时刻关注着国内疫情的发展。当看到家乡邻近湖北的信阳、南阳等地医疗物资告急的信息时,翟莹开始行动了!


2月4日晚,河南大学美国校友会理事会紧急召开理事会和顾问团会议,商定募捐方案和执行计划,2月5日发布《援助家乡父老乡亲抗击CoronaVirus疫情募捐倡议书》,号召广大在美校友、友好人士和机构等捐款、捐物、捐信息。“只要是能为家乡同胞提供支持的事情,我们都会尽心尽力做好。我们是行动者,不是旁观者。”这是翟莹在朋友圈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灾难面前,没有旁观者


资金筹措,众人拾柴火焰高


翟莹带头捐款1000美元并发出倡议,遍布美国各地的校友纷纷响应。100美元、1000美元、1万美元都是情意,都是支援。翟莹还带动很多联合国同事捐款,与华南理工大学美国校友会沟通募集到5000美元。书法家庞中华与歌唱家王昌芝一家慷慨解囊,捐助1万美元。


2月15日,远在上海的河南大学校友会秘书长刘强看到了翟莹的公告,被美国校友的努力感动,立即发动在沪校友支援美国校友的援助行动,短短几天时间就筹集了9万多元人民币的善款。


堆积成山的物资,是对祖国、对家乡深沉的爱


看着一笔笔捐助,身在美国奔波采购和装运物资的翟莹及团队,深受鼓舞,他们珍视每一笔募捐款项。翟莹和校友会理事魏琬晴,每天不管多晚都要逐笔核对。副秘书长安梁每天及时更新和发布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各界公示募捐进展,让捐赠者看到自己的点滴奉献正在汇聚成战疫力量。


“一开始我们有些不知所措,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怀、鼓励,让我们更加努力,投入废寝忘食的募捐和物资采购运输工作中。”翟莹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采购物资,八方寻求积少成多


“饿到地老天荒才想起今天是元宵节,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忙碌却特别有意义的日子!”2月8日下午,当得知在远离市区的一家超市有医用手套时,翟莹欣喜不已,立即将那里的24万双手套全部订购。她和副会长贾新峰驱车1个多小时赶去搬货,又通知志愿者开了1辆大车,3辆车7个人才将物资装完。


晚上8点,带着物资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他们,都忘了当天是元宵节。为了采购物资,翟莹和校友会的伙伴们发动了一切资源,大家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翟莹联合国的同事,有的帮忙联系货源,有的全家赶来装货、封箱、贴条。一位犹太人邻居,也当起了志愿者。


加班加点,分装援助物质


由于美国限购,许多校友只能在网上或商店一次购买少量的物资,然后或快递或自驾运送,蚂蚁搬家似的把物资从不同城市寄到一起,积少成多。有的利用休息时间开车3小时去买口罩寄到纽约,有的采购了血氧仪专程乘火车送来纽约。


“为了能把分散在不同城市的医疗援助物资尽快集中到纽约,赶上第一批物资空运回中国,一位师兄驱车往返十几个小时,一刻不停,连吃饭喝水都嫌浪费时间。我们特别心疼他,却也深知口罩是救命的物资,一刻也不敢喘息。”翟莹感动地说。


校友们马不停蹄地赶时间。2月12日晚,经过12个小时的搬运、装箱、封条、清点、核查,终于将第一批1吨多重的物资包装成51个大箱子,送上了肯尼迪机场最近一班去往北京的飞机。


受疫情影响,河南的交通和物流不太顺畅,第一批物资抵郑后好几天都找不到物资囤放点。郑州的一位校友主动请缨自驾车到不同的快递点查找货物,一箱箱地搬运到慈善总会,再与快递公司人员一起分拣发往各地。



当凝聚所有人辛劳与祝福的医用手套、口罩和防护用品交到抗疫一线13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手中的时候,当看到那张河南大学校门口摆放着从美国寄来的一箱箱物资的照片时,翟莹激动地说:“无以言表,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河南大学,止于至善。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平复心情,继续!”


在第一批物资筹集完毕即将启程运回国内时,翟莹突然得知父母住的小区里出现两例确诊病例,小区被封闭。没有足够防护和生活用品的父母,始终没跟翟莹说过此事。


直到现在,翟莹也没有机会为隔离在家而没有口罩的父母寄过一个口罩。当翟莹满怀愧疚地打电话时,父母却说:“没关系,我们就在家里待着哪儿也不去,安全。你们做的事情很好,国内的同胞看了特别温暖、特别振奋,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止有父母的支持与鼓励,翟莹的丈夫马粤也一直全力支持、鼓励和帮助校友会的行动,陪她熬夜,为她的朋友们烹饪美食,出谋划策,还兼顾司机和苦力。


“爱的力量可以传递,可以克服任何困难,不分国界不分昼夜。行动还在继续,爱心将一直传递下去。”翟莹说。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师生同心,勠力战疫在武汉

—— 记悉心呵护实习学生的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辅导员麦陆南

□教育时报记者 庞珂 


7:00,组织带队老师叫学生起床、锻炼、用餐;

8:00,为学生第一次测量体温;

10:00,对学生宿舍进行第一次消毒;

11:30,将午饭送到学生宿舍,组织学生有序就餐;

16:00,对学生宿舍进行第二次消毒;

17:30,将晚饭送到学生宿舍,组织学生有序就餐,餐后为每位学生发放医用口罩……


这是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麦陆南在抗疫期间的作息表,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近日联系到麦陆南后,他将这份作息表背后的故事向教育时报记者娓娓道来。


麦陆南微笑的背后承担着极大的压力


一定要稳住,他明白自己肩负700多名学生的安全


作为辅导员,麦陆南已经多次带领学生到武汉实习,今年也不例外。早在1月初,麦陆南与段志强、李高阳等几位老师就一起带领学生来到校企合作实习单位——联想武汉产业基地。


实习正好赶上春节假期,麦陆南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自愿报名与学生一起在外过春节。作为带队老师,他不仅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安全管理,还要进行实习成绩评定、学生心理疏导等工作,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承想,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


每天登记学生健康状况


“在武汉封城的前一天凌晨接到了学校领导的电话,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麦陆南告诉教育时报记者,接到电话后,他也有一丝害怕,但他明白自己肩负着700多名学生安全的责任,一定要稳住。


面对疫情,麦陆南多了一分沉着冷静:“我第一时间召集同行的带队老师开会,商讨如何稳定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做好分工以后就开始与学生‘一对一’交流沟通。”在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的同时,麦陆南和同事还结合学校和实习企业的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将各项防控举措落实到位,确保学生生活居住区域的安全稳定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事无巨细,在他眼里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疫情期间,在学生实习的园区里,每天都能多次看到麦陆南步履匆匆的身影。学生们这样描述他:脸上戴着口罩,随身还携带着测温仪,手里提着的不是装着口罩的袋子就是硕大的保温箱。麦陆南匆匆忙忙的一天,不是在去检查学生的宿舍、为学生测体温的路上,就是在为学生送口罩、送饭的路上。一天两次口罩发放、两次体温测量、两次全面消杀,麦陆南的一天被塞得满满当当。


“如果有需要,学生可委托老师外出采购。”麦陆南介绍道,为保证安全学生严禁出门,即便是带队老师出门也要做好全套的防护措施,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一样都不能少。“我们毕竟是老师,风险大一些也应该由我们来承担。”言语间,麦陆南语气坚定。


到宿舍为学生测量体温


当然,也会有突发状况。一名实习学生突然患了水痘,特殊时期需特殊对待。麦陆南立即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确定了接送车辆和医院,陪同学生到定点医院,检查治疗完毕时已是午夜时分。为学生安排单独隔离的房间、每天为其送饭菜和生活用品……为保证学生的正常生活起居,麦陆南和带队老师事无巨细。因为在麦陆南眼里,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突如其来的疫情,学生怎么适应?心理问题如何疏导?麦陆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每天晚上7点,是麦陆南和学生雷打不动的谈心时间。对心理压力比较大的学生,他及时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他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疏导方式,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环境,从而调整心理,平和心态。


每天为学生宿舍进行消毒


同时,麦陆南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疫情刚开始时,有家长打电话质疑学校为什么要安排到武汉实习,担心孩子的人身安全……这就需要我们辅导员做好解释工作。”麦陆南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学生实习园区地处郊区,距离武汉疫情严重地区较远,加上园区管理严格,学校的措施严密,还是比较安全的。解释工作到位了,家长们也就安心了。


从发放口罩到体温测量,从为学生送饭到给宿舍消毒,从稳定学生情绪到沟通学生家长……在实习企业,学生在哪里,麦陆南就出现在哪里。他坚持每天做好学生工作,从来不懈怠、不抱怨,始终与学生肩并肩、心连心,妥善安置每一名学生,协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保证每一名学生吃得安心、住得舒心、学得开心。


因为工作全面而细致,麦陆南得到学生和家长好评。而面对褒奖,他说:“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辅导员更应该想在前、冲在前、拼在前,全力做好学生的‘防护伞’。”


为学生发放口罩


胜利在望,没接到返程通知他一刻也不能松懈


“现在不用一天三顿给学生送饭,学生们会比较有秩序地在餐厅就餐。”3月17日晚,教育时报记者再次通过电话与麦陆南进行沟通。他告诉教育时报记者,疫情形势有所好转,从2月23日起746名实习学生已分批进入实习岗位,日前生产的器材装备还提供给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使用,为抗疫做出了贡献。


“我们北方人到南方来,吃米饭会不太习惯……”“一个学生的亲人前些天离世,他也不愿意跟同学倾诉,状态不是很好……”采访之中,麦陆南的话题永远都是学生。


麦陆南带领的这批实习学生,年纪都在十八九岁,他们会不会想家?“学生们也很想家,但是他们都很懂事儿,只是嘴上说说,还真没有吵着闹着要回家的。我也经常开导他们,全中国都在万众一心齐战疫,要专注工作、坚持下去,这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麦陆南说。


守望疫情过去,守护学生安危


麦陆南坦言,他也想家中两岁多的女儿,不忙时还能视频聊聊天,忙起来就什么也顾不上了。他常常告诉自己,工作是第一位,只有把工作做好才能回家。


“各地援鄂医疗队这两天陆续返程。没接到返程通知,我们就一刻也不能松懈地坚持到底,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年轻人的使命。”麦陆南说,“党员的标准,就是危急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我是一名中共党员,面对疫情现状,就得勇敢地站出来,和学生们一起,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从疫情开始到如今疫情高峰已过,麦陆南和同事们在防控一线天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没有一丝抱怨和懈怠。他们对工作一如既往地严谨、细致、认真,并且保持“来之即战,战之必胜”战斗姿态,继续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在战疫一线。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三版战疫特刊教育力量

疫情纵成阻碍

沟通却不止步


□教育时报记者 靳建辉  


培养和教育孩子过程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而到了学校之后,家长和老师将共同完成孩子教育的过程。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家校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日常的家校沟通方式无非是电话联系、家访、家长会等。


然而,当疫情来袭,学校延迟开学,家长便一肩担起了诸多角色。家校沟通也因为疫情的阻隔,变得异常艰难。在此关键时刻,我省教育工作者近段时间以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家校沟通不因疫情而中断,多渠道指导家长监督学生居家的学习和生活。



一封信开始,让家校沟通不断延伸


延迟开学,家校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针对这个问题,其实在疫情的初始阶段,我省部分学校已经寻找到了一种途径——写信。


那段时间,教育时报记者注意到,我省许多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校长们都精心为学生、家长写下了长长的一封信。信中,不但有提醒学生、家长注意预防新冠肺炎的知识普及,还有对学生居家学习的加油鼓劲,最主要的是教家长如何适应“父母”“教师”共存的角色,对孩子的居家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指导和监督。



从校长们的一封封信中,可以看到的是疫情前期的家校沟通是普及性的,是由学校向家庭传递一定的方法和经验,以引导家长深刻认识到肩上所担负的重任。


随着“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的普遍展开,教师在线为学生上课,“教”的主题又重新回到了教师身上,家长在其间更多的是起到监督的作用。此时,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更好地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家校如何配合实现共赢?沟通更显重要。


于是,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我省各学校又开启了全新的家校沟通形式——线上家访、线上家长会。


线上家访,虽不能面对面,但也要做到点对点


近日,平顶山市新华区实验小学一(1)班班主任胡月华又一次通过微信连线了学生朱宸冉及其妈妈褚亚婷。胡月华仔细询问了学生的身体状况及出行情况,叮嘱朱宸冉要及时完成作业,即便开学延迟,也要在家认真学习。


“近段时间连续视频家访后,能明显感到朱宸冉的情绪有了积极的变化。”胡月华说,朱宸冉的妈妈是一名护士,在医院抗击疫情,朱宸冉的爸爸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一线上班,两人经常不能回家,孩子只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为了照顾朱宸冉延迟开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胡月华专门为其制订了学习计划,并提醒家长督促孩子每天准时上网课。


对你的关爱,无处不在


“我们的家访其实从2月下旬就已经正式开始了。与之前有所不同,这次完全通过网络来进行。”据新华区实验小学校长安耀伟介绍,目前学校有在校生1800多人、教师80多人,学校特意下发了“网络家访要求”,梳理了家访内容,包括疫情防控、学法指导、习惯养成、心理辅导、寒假活动建议、鼓励性的心理对话等,全面做好家庭的疫情防控。同时,要求家长利用假期多陪陪孩子,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无独有偶,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第一小学日前也改变以往的家校联系方式,开展了“1+1=爱”线上家访活动。据教育时报记者了解,他们的第一个“1”是校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年级长,每周通过视频、电话、微信等形式对所负责年级的学生进行逐班线上家访,并在全校进行相关的调查问卷,及时调整工作方向。第二个“1”是学校的老师以“专题式+关注式”的形式进行家访,在精心备课、高效上课的同时,通过微信、发布回访信息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家长意见,时刻关注线上课堂及学生学习状态。


空间隔开的不是距离,是对学生的惦念


通过“1+1=爱”线上家访活动,纬五路一小还邀请家长参与线上课堂和学生共讲抗疫故事、知识等活动,搭建了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平台,拉近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同样的做法,在济源市黄河路小学也正进行着。该校的老师采用电话、微信视频、钉钉直播等方式,和家长逐个沟通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根据家长反馈的内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把家长反映的问题、建议及时向学校汇报。


线上家长会,让心走进彼此才能了解彼此


相比一对一的线上家访,线上家长会呈现了一次参与人数多、规模大等特点,更需提前布置、精心准备。


3月13日下午,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利用钉钉网上直播平台召开家长会,来自全校60个教学班的3600余名学生家长参加。本次家长会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时间进行。


一场线上家长会,让学校和家长的心贴得更近


“家长会前两天,我们各班的班主任老师就已经精心准备了家长会所用课件、会议用到的设备等,并及时通知大家会议的具体时间。”郸城二实小校长陈勇说。


家长会上,郸城二实小的各班班主任首先对自己班级近一个月开展线上直播课堂情况做简要阐述,随后围绕“线上教学”期间8门课程的整合(学科课+活动课两大版块)、线上教学课堂纪律要求、家校配合等方面展开。各班班主任还对近阶段直播课堂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网络礼仪。


家长们也积极反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如网上直播时人员较多,网络容易卡;家里孩子多设备少,只能看回放。对此信息,学校对各班反映的情况在会后都进行了统计和整理,之后在课程表的安排、上课时间段等方面做调整,结合家长实际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线上家长会不同于往日的面对面交流,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不是那么充分,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不够深入,但家长参与率相当高。在疫情期间,这样的交流拉近了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有效促进了家校沟通,使老师了解了线上教学的开展效果,也让家长了解到该如何更好地督促孩子学习。”谈及感受,陈勇这般说。


疫情期间的这些故事,都将成为师生未来的美好回忆


就在同一天的晚上,郑州市惠济区锦艺实验小学也召开了一场线上家长会。全体师生家长一起线上观看学校专门为此次疫情录制的微电影,学校还向家长展示了近一个月来老师们的一日教学常规,如何备课、上课、教研、布置与批改作业等,让家长们深入感受老师们的工作状态。


该校学生孙一祎的家长在会议结束后感慨道:“当我看到老师们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教案和认真批改的作业时,深受感动。即便是我在一旁陪着孩子听课,也做不到像老师那样在书上记录得那么详细。”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通过这次线上家长会,家长们理解了老师的辛苦, 拨开了‘云课堂 ’的虚拟面纱,打开了隔屏沟通敏感焦虑的‘窗户’,让居家线上教学充满希望、充满力量、充满温情。”锦艺实验小学校长曹金凤说。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家校沟通新途径,更加有效地提升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家校共育的实效性。它既是形势的倒逼,也充分展现了我省教育人的智慧。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学校提供)


大学教授变身小学“主播”

中医药科普有趣又有料

□教育时报记者 张利军


受郑州市郑东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邀请,河南中医药大学的李成文、王琳两位教授近日走进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和昆丽河小学的“空中课堂”直播间,为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走近中医药”特色课程。


李成文教授走进空中课堂直播间


在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的“空中课堂”上,李成文教授变身网络“主播”,以“走近中医”为主题,为师生们生动讲述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上发挥的独特作用。在昆丽河小学的网络教学直播间,王琳教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有趣又有料的中医药科普课。王琳结合当下疫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石膏和鲜竹沥两种中药材,带领孩子们揭开中医药的神秘面纱,领略中医药的魅力。


王琳教授为孩子们带来中医药特色课程


据了解,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培养青少年崇尚中医、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念,郑东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积极展开合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大学在学术和师资方面的优势,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推进中医药文化在全区中小学的传承和普及。


接下来,郑东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还将通过与河南中医药大学联合编制中医药公民教育读本、在中小学开辟中药材种植园、举办中医药文化大讲堂等多种方式,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


3月16日,洛阳市佳林学校高三(2)班学生荆宇航在母亲的陪同下,把自己积攒的1000元压岁钱送到孟津县中医院,助力新冠肺炎抗疫一线
教育时报通讯员 庄小艳 魏晓会 摄


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

博爱:5万师生同上“线上思政课”


□教育时报通讯员 崔维俊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同学们居家学习,除认真进行线上学习外,我希望大家每天能做一件家务、给父母一个拥抱、进行一次体育锻炼、学习一个健康生活小常识……”这是近日博爱县柏山中学校长刘军利为全校学生上“线上思政课”的部分内容。


自线上教学活动开展以来,博爱县教体系统把灾难变成教材,把抗疫战场搬上课堂,扎实开展中小学德育活动,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全县校长思政课、机关主题党日活动、抗疫爱国“六个一”活动、开学第一课等为载体,掀起主题教育高潮,激励全县师生与祖国共成长。




博爱县的校长们走进直播间,开讲思政课


从家国情怀到匹夫有责,从举国抗疫到居家学习,从“岂曰无衣”到“与子同袍”……博爱县线上主题思政课,赢得了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博爱县教体局精心挑选50节优秀校长思政课视频推送到机关钉钉工作群,组织机关党员进行学习。同时,要求机关70名党员认真撰写万众抗疫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心得,向组织汇报抗击疫情斗争中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斗争实践,自觉把疫情防控作为一张考卷,激励自己在疫情阻击战中进一步锤炼党性,提升基层堡垒战斗力!


该县还组织全县5万名学生紧紧围绕爱国主义这一主线,开展“抗疫爱国六个一”活动:每天做一件家务事、每天给父母一个感谢或拥抱、每天进行一次体育锻炼、每天学习一个健康小常识、每天读一小时好书、开学前写一篇决胜疫情共同成长主题作文,促进全县中小学生培育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弘扬孝老爱亲善于感恩的传统美德、锻炼健康的体质和良好心理、形成科学卫生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和崇高精神追求、磨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品质。


战疫作教材,“全员思政”育情怀


□教育时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王德胜 王玲玲


“郝莺歌和桂云飞做检验工作,李鋆、孙于洁负责处理医疗废弃物……在重大疫情面前,你们的学长没有退缩!他们扛起责任,在武汉战疫一线绽放青春,写出了最美的‘实习报告’!”近日,在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的在线课堂上,2018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无不被授课教师贺志安动情的讲述深深感染。


在线课堂开课以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的学科专业教师全员成了“专业”的思政教师,他们将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一线战疫先进事迹,尤其是身边的一线战疫故事,融入在线教学,充分发掘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育人元素和生动素材,为莘莘学子打造多维度思政“金课堂”,激发了这群医学后备军的医者情怀。


该校护理学院《中医护理学》的主讲教师是娄政驰,从“我看不清你的脸,但我知道你在护我平安”的最美逆行者谈起,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娄政驰还以自己及同事参与诊疗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经历为例,生动诠释了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时,不惧病毒、不畏困难、勇于承担责任的职业精神。



“老师在娓娓道来中,将人生引领和专业知识有效结合,如同盐溶入汤中,无形中便呈现出一节有‘味道’的专业课,以至于课程结束时,我们都还意犹未尽,受益良多。”学校2019级中外护理专业17班学生王琦说。


采访中,教育时报记者了解到,在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的在线课堂上,几乎每位教师都能主动结合学科优势,在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职业使命感。


该校精诚书院号召各级党团组织,还先后开展了“线上微党课”“党员变身安全员”“微课话青年”“宅家抗疫21天打卡挑战赛”等系列实践课活动,将枯燥无味的疫情防控知识“烹饪”为有趣有料的“微活力”,涌现出了张艺凡、王晟畅、许瑞琳等百余名优秀学子,他们用“八方寻口罩,定点免费发”“投身防疫一线,守护家乡安土”“战疫团旗飘,硬核团支书”等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人民性:疫情防控中教育治理的价值取向


□ 杨光钦 周倩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庚子年春,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数千万学子被迫宅家而居。家长期盼,学生焦虑,教师忧心,领导焦急。


面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如何破解教学、安全等应急教育难题,想人民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我们基于对教育部门领导访谈,并结合县域案例,从教育治理的视角进行了思考。


确立“人民性”的教育决策理念。所谓“人民性”,即作为教育治理主体,始终富有“人民情怀”,并把“人民中心”和“人民主体”置于心灵深处的心理状态。毛泽东、邓小平等都对“人民性”做过精辟论述,习近平更是多次强调“人民中心”“人民主体”等富有“人民性”的治国理政理念。


有无“人民性”,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正确与否。无数案例表明,决策素养,特别是面对疫情决战的关键时期,组织领导的决策素养,是直接影响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郏县在抗疫行动之初迅速做出“教师全力服务学生,严禁安排驻守卡点”的决策,积极构建教师与学生健康防御体系,开启线上知识教学与爱国教育、生命教育一体化的治理模式,是体现“人民性”教育决策的鲜活案例。正是决策的“人民情怀”,使延迟开学这段特殊经历,成为郏县广大学生特殊的青春记忆和宝贵的人生财富。


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认为:“管理者能否围绕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做事、做实、做深、做好,为社会解决更多的优质教育需求问题,为师生员工谋求更多的切实利益,这是检验教育治理是否具有‘人民性’的首要标准和行动原则。”


落实“人民性”的教育治理行动。检验教育治理有无“人民性”,不仅看管理者的言辞说教,还应看管理者具体的行动目标和实践自觉。


我省新时代教育治理场域的“人民中心”意识正在持续得到强化。以县域教育治理为例,如叶县在乡村教育治理中,政府通过政企合作模式,引进了天业仁和教育投资有限公司1.5亿余元的教育信息化PPP项目。这项覆盖全县教育系统的惠民工程,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效支撑了12万中小学师生的线上教学活动。


教育治理效能依赖于制度密码的破译。在资源不足,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当面临社会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实施政企合作,高校、学会等第三方机构参与,以及依托教育大数据和名师专家服务平台,系统集成地开展精准服务,是当下教育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家庭贫困学生因无网络设备而不能参与同步线上学习。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破解这一难题,既是对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管理者是否具有“人民情怀”的政治检阅。


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加强疫情期间特殊困难学生网上学习帮扶指导,摸排家庭困难学生开展网上学习的基本条件,着力消除网上教学工作盲点。全省各地积极行动,为家庭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线上学习临时提供学习终端,努力做到不缺一项、不漏一人。


这些应急教育治理行动案例,充分体现出了“人民中心”“人民情怀”的价值取向,诠释了新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应有含义。


推进“人民性”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当前我省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教育领域积极部署防控疫情工作,陆续推出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不停教”等系列举措。在2020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治理”是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特别重视之处。


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考验教育治理的试金石和检测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应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落到实处,并以此为契机深化教育治理的系统集成改革。就教育改革而言,就是完善教育治理的制度体系,摒弃教育场域的“官本位”惯习,切实确立师生员工的教育主体地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后疫情时期,把教育改革进行到底,须由教育治理保驾护航。因此,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考验了政府教育治理的应急处置能力,而且也提升了教育治理的变革意识。只有牢固树立“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才能真正找到教育治理所遭遇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开出人民所期望的治愈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


(作者均系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四版战疫特刊防控通告

编者按:


当前,全国中小学学生居家学习、教师线上教学仍是重点。如此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相关管理如何到位、教师怎样高效实施教学、学生如何更好地开展学习?教学新方式带来许多新问题,引发许多新思考。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明烛团队、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等单位纷纷推出线上教学的系列问答,帮助师生解决特殊时期特殊学习的相关问题。本期,小编从中遴选出8个关键问题,为广大师生、家长消除疑虑。


线上教学八问

贯穿停课复学


线上学习更需认真




一问:居家学习能等同于新课直播、线上教学吗?


居家学习不能等同于新课直播。在组织学生学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区别。客观上,离开学校现场的班集体,学生会产生一种松弛的感觉是自然的。因此,教师精心准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时,应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学作为重点。前者是路径,后者是目的。


教师可以在课前录制如何开展自学的教学视频,也可以在讲课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讲解自学的要点。教师要努力改变学校日常教学的习惯,调整“教”与“学”的时间分配,将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此外,考虑到居家学习学生分散的特殊性,教师线上教学的重要功能在于组织学习,通过学习赋权,激发学生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主动性,激励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而有深度的学习。




二问:线上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自主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学,而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有思维的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包括预学、课堂、课后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任务要有一定的情境性、挑战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触发学生的学习思考,让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能独立操作这些内容,发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线上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可以通过个别交流作业评价等方式采集学情;通过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教师授课视频;通过在线提问、随堂测验、讨论区小组研讨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三问:线下教学的经验依然有效吗?


线下教学的大部分经验可以迁移到线上,不必因此产生过分的教学焦虑。线上直播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教师依旧可以通过直播教学看到每一个在镜头前的学生,可以共享屏幕直播PPT等多媒体文件。线上授课也要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评价,并进行有效组织,实现教学效果。


教师不能完全把线上直播教学按照线下课堂教学一样来开展——互联网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评价上,创新线上学习分享、学习合作、学习反馈等方式。




四问:有哪些方式可以促进师生线上互动及学情反馈?


线上学习中互动交流是难题。教师要利用多种途径增加互动,例如直播课堂留出学生提问、反馈的时间,运用钉钉、微信、QQ等平台互动工具,通过语音留言方式跟踪学生作业完成进度和情况。


线上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习情境来设置互动交流的方式。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在平台的讨论区提问,或者利用选择题、简答题等测试方式采集学生的观点,为后续设计问题开展学生讨论提供基础;学生观看完录播视频或在线课堂,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利用投票、测试工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通过作业批改来了解学生整堂课的掌握情况。


另外,还可以开展学生间的线上学习成果、优秀作业等展示,发挥学生集体教育功能。特别是一些项目式实践性学习成果,可以在学生学习群中进行展示。




五问:教师如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在进行线上教学之前,可以先通过电话询问、邮件通知、问卷调查、社交软件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条件,确保所采用的线上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适用;尽量采用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的简单技术方式,而且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培训和学习准备说明。


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多互动,多关注不同学生的反馈,关注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培养数字化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个性化指导,采用文字、语音、图文说明、直播或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六问:如何加强家校合作,提高线上教学的实效?


线上教学对学校、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日常线上教学活动的主要责任,切忌把责任都推给家长;要信任学生,要求学生上传学习照片的做法不但浪费时间,更无益于师生、家长之间建立信任。学校和教师要让家长了解线上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指导家长为学生准备好线上学习所需的硬件,并努力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及时的咨询和帮助,努力避免因软硬件等原因可能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的焦虑和失败情绪。




七问:高三复习迎考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高三教学的效率?


高三学生已经具备较为全面的学科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学科思维能力,因此高三年级线上教学活动应尽可能避免教师“一言堂”现象。要积极鼓励高三学生在家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自主梳理学科知识点,深入研究高考的命题意图、考查方向和答题要点,深入思考各学科知识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高三的线上课堂可以尝试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学生阐述对某个试题、某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和知识应用能力。




八问:如何跟踪线上教学质量,正式开学之后如何衔接?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由在线教育专家、教研员、一线校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线上教学研究与指导团队,就线上教学全过程进行研究,探索线上教研与线上督学制度。同时,不强制要求教师线上打卡、线上大量填表、递交大量录像视频等。同时,要边实践、边迭代、边研究,为后续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证数据,为教师线上教学能力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待回归线下教学后,要做好衔接工作,组织教师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对学习质量进行诊断评估,有重点地对已学内容进行讲解和复习,确保每名学生较好地掌握已学知识内容,然后再进行新的课程教学。


(来源:《中国教师报》)


开学复工

须知这些“真相”


(来源:“人民网”微信公众平台)


距“摘口罩”日子还有多远?

一线专家回应了   



经过近两个月的不懈努力,国内抗疫“战场”不断传来捷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零新增,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不断减少……防控局势显现向好局面,疫情结束似乎指日可待。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复旦大学团队等都预测,国内疫情会在4月底基本得到控制。


钟南山领导的团队在《胸部疾病杂志》上发表一研究文章,预测如继续采取目前的干预措施,湖北省内疫情预计在4月下旬接近尾声,累计确诊病例达59578例(截至3月16日,实际通报为67798例)。该研究团队还根据铁路、航空和道路交通数据预测,广东和浙江累计感染人数长期在第二、三名徘徊,预计4月中旬疫情基本结束。



钟南山表示,预测时没考虑国外疫情暴发的情况,但就中国的情况来看,仍然有信心4月底基本控制疫情。对于全球疫情,在3月12日广东省疫情防控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曾表示,根据评估,全球疫情在6月份可能结束,但前提是其他国家都像我国一样,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予国家层面的重视。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此前有表示,估计4月底除了湖北以外,全国其他地区基本可以摘口罩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可能要比全国晚1个月左右。


3月1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团队发文预测疫情走势称,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但是现在欧洲突然成为疫情的新中心,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后续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如果意大利和伊朗的疫情继续向纵深演化,新冠的跨年度疫情风险越来越大。



有研究者指出,尽管全国的疫情峰值已经达到,但人群中仍然存在很大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等,新冠肺炎的防控仍有困难,不能松懈。


新冠肺炎军队前方专家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教授刘又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学模型推算与疫情实况总会有一定差距,“基本控制疫情”要看“基本”是怎么定义的。所以,在措施到位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人们在4月底左右摘掉口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是很可能实现的。但4月底“疫情消失”是不可能的,当前还有很多复杂因素。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平台)


一张长图

看校园疫情防控怎么做

(来源:“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平台)



原载:《教育时报》“战疫特刊”

部分内容根据熊丙奇看教育、众师行家庭教育、城曰事神光心理等综合整理



推荐阅读:


祖国不会拒绝同胞,但我们有责任共同把国门守好


真的要开学了?学生、家长、老师赶紧准备好!


在隔离点,武汉方舱女生“隔空”参加河南中考百日誓师班会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班主任”。转载的其他稿件(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拒绝网瘾,健康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